念一叨 Nyaggin'

日本地区原来没有文字,古代日本人便拿汉字来表记自己的语言,成为一种表音文字。 为了与真正的汉语相区分,日本人把用作原本意义的汉字叫做「」; 反之作为表音记号用时,就叫做「」(假名)。

万叶假名 まんよう )是《萬葉集》这册古籍里所用到的假名。

萬葉集》成书于奈良时代末期(对应晚唐时期),彼时日本地区通行的语言与现代日语仍有差距,学家称为「上代日本语」。 考察万叶假名的选字,可以探究当时的日本语与汉语之间的联系。 例如,日本语言学家橋本進吉即通过研究万叶假名发现上代日本语应该有八种元音音位(而非现在的五种),提出了上代特殊仮名遣

其选字不仅参考了政治中心地区的汉语官话,也有不少来自吴地的语音,盖日本与彼处亦有文化沟通。

万葉用字格》中归纳得出,万叶假名共有八种用字方式,列为:

随着时间发展,万叶假名混乱的用字方式逐渐收敛,一个假名仅对应一种读音。 并且,假名在字形上和真名相区别,不再写作对应汉字的标准字形。 在这个阶段,日文可以不怕混淆地混合书写两套系统。

根据使用者的身份以及书写内容的区别,又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平行的假名。 平假名循草书字形,在当时被认为是“文化水平低下的”,为平民(尤其是女性)用; 片假名是将楷书字形里面的某几个笔画拆出来,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用,也是书写公文时的固定书体。

平假名例: (春/su)、 (能/no)、 (起/ki)。

但是,此时的一个读音可能会对应多个假名,并且随着语音的演变,一些读音在日语中消失了,而对应的假名仍然保留在书写中。 为了统一语言,日本政府前后发布了几次仮名遣い(假名遣),为每个现存的读音指定了一个规定的假名; 其他的假名变体称作変体仮名(变体假名),弃置不用。

今日,日语假名是为五十音的格局。